“忙趁东风放纸鸢”——论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传到西方的

作者: sisugoethe 日期: 星期三, 08/19/2020 - 14:02 标签: 德语学习

众所周知,龙是一种仅存于神话中的生物,即只出现在童话和传说中的动物。德语单词“Drache”来自古希腊语单词“drakon”,它的原意是“蛇”。

“Drachen”也指由织物或者纸张做成的、可以放飞的风筝。风筝的线被固定在其骨架上。等风来,风筝便可乘风而起。

如今对于孩子们来说,风筝是一种玩具。而对于成年人来讲,它也作为一项运动存在——滑翔运动。人们也常常用英语单词“kite”来表达“风筝”一词。

放风筝源于中国古代,其在公元前就被发明出来了。在中国,早已有了一种轻质的面料——丝绸。除此之外,竹子也在神州大地上蓬勃生长。竹子的树干是空心的——由于重量很轻,它们非常适合用来制作风筝。

由于扬力,风筝才能在空中飞舞。这种力量对于飞机机翼来说也很重要。在没有风的时候,人们不可能将风筝放飞——必须快速奔跑,通过这种运动产生扬力,风筝便上升;若停止奔跑,风筝又会迅速跌落。

在整个亚洲,风筝拥有不同的含义和功能。在中国清朝,它被认为是幸运的象征;但在日本和朝鲜,风筝也被用来在战争中吓唬敌人。人们也会利用它来测量高的东西,例如城墙。

后来在西方,人们也开始使用风筝。1750年左右,风筝被用来探索天气。例如,托马斯·梅尔维尔(Thomas Melvill)和亚历山大·威尔逊(Alexander Wilson)用风筝测量了不同海拔高度的温差;本杰明·富兰克林(Benjamin Franklin)用风筝研究了闪电的效应。一百年前,人们也是利用风筝才能拍摄到空中的图像。

大型风筝节不仅仅只在中国和亚洲的其他国家举行,在一些欧洲国家——法国的贝尔克、弗雷瑞斯,丹麦的法诺岛,德国的吕嫩、特拉弗明德、卡门、库克斯港、圣彼得-奥丁也有盛大的风筝节。

阅读小贴士:

The kite runner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·胡赛尼(Khaled Hosseini)的一部长篇小说,于2003年出版。这部关于主人公在阿富汗的童年的小说,在超过34个国家被售出了800多万次。2007年,这部长篇小说被翻拍成了电影。这本书也有中文版,书名为《追风筝的人》。

Wortshatz单词表

Das Fabelwesen:仅存在于神话中的生物,幻想中的形象

die Schlange:蛇,蛇亚目

der Stoff:物质,材料,织物

das Papier:纸,文件

der Faden:线,绳

das Gestell:支架,框架

das Spielzeug:玩具

Drachen steigen lassen:放风筝

Die Seide:丝绸

Holz mit hohlen Stämmen:树干为空心的树木

sich eignen für:适宜于,适用于

der Auftrieb:(风的)推力,浮力,升力

die Kraft:力气,力量

die Bewegung:运动,活动,移动

die Feinde, pl.:(复数形式)敌人,敌对者

Vermessen:丈量,测量

die Mauer:城墙,围墙

erforschen:研究,探索,考察

die Wirkung:作用,影响,效应

der Blitz:闪电